為提升臺北市友善形象,臺北市商業處於105年開始推動台北友善店家,並於每年編列500萬元的預算,希望透過提供友善項目服務,使國內外遊客能感受到臺北城市的溫暖。但仔細查看此計畫內容,卻發現有許多定義不明確的範圍以及花大錢卻沒成效也無檢討,今(17日)質詢時遭議員痛批「消耗預算」。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今(17日)質詢時,對友善店家計畫提出質疑,花500萬的預算僅看到摺頁廣告與貼紙,錢到底都花到哪去了?徐巧芯更舉出動保處的友善動物計畫,僅花55萬元的計畫,就包含了業者輔導15萬、10堂寵物禮節課程12萬、粉絲頁經營14萬、記者會9萬、成果報告書5萬,詳細並且執行成效高,再次打臉商業處「花十倍預算,效果卻不及十分之一」
徐巧芯更進一步提出,在友善店家計畫中僅有600間住宿及餐飲業加入,相當於台北市有登記立案的住宿及餐飲業店家總數的7%而已。並且在600家業者中,知名連鎖滷肉飯餐廳就佔了29個搜尋結果,其中26個搜尋結果標明友善廁所,即為對不同性別皆友善的廁所,卻僅是因為整間餐廳只有一間廁所因而達標。甚至連大型百貨都納入友善店家,讓徐巧芯直搖頭「這認定範圍比海岸還寬」。
對此商業處回覆,預算的內容包含店家的盤點招募與行銷部分,還有邀請到網紅來站台幫忙推廣,但當徐巧芯詢問網站瀏覽次數以及網紅影片觀看次數等成效數據,商業處卻當場無法回覆,僅說會將相關資料在會後整理給議員,並承諾會每年檢討推廣成效以及友善環境的認定,加強計畫執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