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員公告
徐巧芯批北市文化資產評估過程未公布 造成文化審議成惡性循環
日期:2022-07-25    
臺北市議員徐巧芯今(25)日下午於教育部門質詢時表示,目前有很多民眾、文史工作者或文史團體因為無法得知市府文資委員的評估過程及其內容,他們不斷提出的新事證,往往可能成為文化局或文資委員所認定的舊資料,恐造成文資價值審議的惡性循環。

徐巧芯表示,先前曾接獲文史工作者的陳情,其表示,文化局於今年1月5日進行蔣渭水紀念公園及政治受難者墓區的現場會勘,編號318的「劉自然墓」被文資委員做成「不具文資價值潛力且不予列冊追蹤」的評估結果,但文史工作者對評估結果有疑義,因而向市府提起文資保存,得到的回覆仍是「不具文資價值潛力就不列冊追蹤」的回覆。

徐巧芯指出,很多文史工作者到文化局網站上僅能看見文資評估結果,但無法從文資評估結果連結到實際評估內容,很多人因為無法得知所謂不具文資價值潛力的理由,因此不斷提出新的事證,卻未料到所謂新事證可能遭文化局或文資委員認定為舊資料,恐成為惡性循環。

徐巧芯提到,如果文化局在公有50年以上建物文化資產價值評估結果的表單上可以清楚的說明,被判定不具備文化資產價值潛力的原因為何,那一般民眾、文是工作者或文史團體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該提出那些新事證,避免一般民眾、文史工作者或文史團體在提報文資上徒勞無功。

文化局長蔡宗雄回覆,無論是文史工作者主動申請文資保存或文化局主動公告,不同團體可能針對同一個案重複走冤枉路,文化局將針對如何避免或減少不同文資團體針對同一個案切入點重複的情況進行研議,也讓同仁的作業可以更簡便。
臺北市議員 徐巧芯 議員研究室
上版日期: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