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2日有媒體報導,民眾掃墓時才知祖墳迫遷,當時柯市府就挨批手法強硬草率,臺北市議員徐巧芯今(22)日下午於民政部門質詢時表示,雖然遷葬是為了要都市發展、改善市容等多項因素,但殯葬處要求民眾遷葬的手法不該如此粗暴,應與民眾進行充分溝通,她也呼籲,殯葬處應檢討目前遷葬的SOP。
徐巧芯提到,有不少民眾在清明掃墓的過程中,發現自家祖墳上被插入一個公告,讓民眾感覺非常不好,更有民眾發現殯葬處還要求民眾要把墳墓崛起後,將先人的墓碑打斷,骨灰罐放在墓碑前拍攝一張照片,不少民眾認為,強迫遷葬已經很擾民,現在還要把祖先的墓碑打斷,把骨灰放在墓前拍照,直言市府實在太冷血,且不近人情。
徐巧芯了解市府遷葬是為了都市發展、改善市容等多項因素,但她認為,與民眾的溝通相當重要,畢竟是市府要求民眾須遷移祖墳,墳墓遷移也需要時間,手法不應如此粗暴。另外,她也提到,臺北市議會過去決議通過的墳墓遷葬補償費用,每平方公尺是6000元,現在提高到9500元,有不少民眾就反映現在市府的補償費用與私人塔位的費用相比根本杯水車薪,也成為市府鼓勵民眾遷葬時的難題。
殯葬處長張世昌表示,有關遷葬補償金或救濟金的部分,北市最低會給六萬,最高到15萬,遷葬補償金經過比較六都後,臺北市已經是最高的,而且遷葬政策是市府一直以來的政策,雖然有些民眾會比較抗拒,但殯葬處也有接到部分民眾反應,因為公墓區都比較偏僻陡峭,或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步行才有辦法到達,很多年紀比較大的民眾,其實去遷葬都很不容易。他也承諾,會持續向民眾溝通市府的遷葬政策。
徐巧芯指出,雖然北市的遷葬補償金額是全台最高,但臺北市的物價也是全台最貴的,臺北市的地價也是全台灣最高的,所以單拿遷葬補償金額跟其他縣市比較,她認為要把物價及地價考量在內,她也提醒殯葬處,打斷祖墳的SOP市府應考慮重新修訂相關起掘方式,如果市府以制式化的回應告訴民眾這就是市府的SOP,不但會加深大家的溝通困難,也會讓民眾更不想配合市府。
徐巧芯建議,起掘墳墓的方式應該用民眾舒服的方式配合市府的遷葬政策,如民眾在進行遷葬時,可能會有工單,民眾當下可以用拍照或錄影紀錄的方式作為其中的證明,也可以讓市府的遷葬政策較為順利。殯葬處長張世昌則回覆,殯葬處會再檢討S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