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員公告
徐巧芯批北市教育局善待小爸媽遠遠做得不夠
日期:2021-10-18    
台灣少子化是國安議題,現在年輕人願意生孩子應該都值得高興,但青少女懷孕往往對原生家庭產生衝擊,很多小爸媽沒有經濟基礎、感情不穩定、情緒管理未成熟,形成一種「小孩帶小孩」的情形,下一代的教養問題令人非常憂心。徐巧芯今(18)日下午於教育部門質詢時表示,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未婚、未成年懷孕越來越多,北市在善待小爸媽這一塊遠遠做得不夠。

徐巧芯提到,針對未成年懷孕數據,國教署最後一次統計是107年,其表示,學校反映出的數據常常失真,學生休學也不曉得原因,所以就不統計了!教育局提供的統計資料則是與社會局的統計數據有很大落差,教育局所提供的數字是已確定孩子生下來的小媽媽數據,社會局提供的是只要未成年懷孕都列入統計。她質疑教育局,如果有學生懷孕卻沒有把孩子生下來,難道學校就不將它列入統計數據嗎?

徐巧芯認為,若有小媽媽在就學時有懷孕情況,學校若能積極的協助處理,很多的資訊可以讓學生們有所補足,或許在未來在北市申請補助時會有很大的幫助。針對教育局與社會局小媽媽的人數統計落差上,她希望教育局與社會局討論,在計算標準上是否有不足之處,這些不足是否會影響到小媽媽權益,雖然法規有規定要協助懷孕學生,但對學生幫助卻非常有限。

徐巧芯說,有研究指出,青少女一旦選擇繼續懷孕,就會因為婚姻或養育孩子無法繼續就學就業,甚至影響其職涯發展,若這些青少女的專業能力無法提升也會影響到其職場競爭力,學歷偏低將使未來工作偏向低技術、低薪資等類型,小爸媽遇到的育兒困境及下一代的發展也會深受影響。

徐巧芯表示,小爸媽在求學過程中所遭遇的困境,最主要就是兩個,第一個是經濟困難,第二個就是需要有人在家照顧孩子,目前本市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優先招收的資格以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原住民、特殊境遇家庭、子女及父母監護人為中度以上身心障礙者的子女為優先招收者,其中不一定包括未成年小爸媽的孩子。

徐巧芯進一步指出,以台北市而言,就算是社會局統計的服務案例一年大概約一百多人,如果這些小爸媽人數不多的話,為何要擔心他們會排擠到其他人?如果小爸媽願意回到校園讀書,市府提供機會,讓他們的孩子可以到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對現在台灣少子化來說,對下一代是很有幫助,也是很有正面意義的事。

針對議員所述,教育局長曾燦金表示,議員所提的提議蠻有意義跟價值,那因為現在目前的優先入學,主要是按照中央的法規,也許地方可以再訂,教育局需要修正法規。曾燦金也承諾,預計三個月內進行研議,需要社會局共同協助。
臺北市議員 徐巧芯 議員研究室
上版日期:2021-10-18